口碑不是“刷”出来的
春节期间是消费高峰,人们习惯在一些第三方平台参考他人的点评,再作出消费选择。从衣食住行到文化娱乐,网上评分方式确实给消费者带来不少便利,但也有人盯上了点评背后的“生意”,花钱刷好评、付费删差评等花样百出,污染了“点评生态”。
“点评生态”被破坏,吃亏的首先是消费者。以餐饮为例,一些网红餐厅有名无实,慕名而来的消费者耗费时间排队等位,结果却频频踩雷。为了高分排名,不少商家甚至借助第三方机构高价购买好评。长此以往,用心做产品的商家寂寂无闻,花钱买好评的却声名在外,劣币驱逐良币,扰乱了正常市场秩序。
除了顾客吃亏、扰乱市场秩序,“刷分控评”还触碰了法律红线。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刷分控评”已形成对消费者的欺骗和误导,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
究其根源,还是商家缺少商业道德、挑战法律底线,将“点评”视为获得短期利益的工具。虽然高流量往往会带来高收益,但如果将流量当作唯一的指挥棒,则会使整个市场变得浮躁。要构建良好的“点评生态”,还需多方努力。
就商家本身而言,应认识到点评不只是宣传平台,更是与消费者对话的平台。对顾客点赞的要继续保持,批评的则及时改正。通过点评,让经营者看到消费者的痛点、兴奋点,让打分与排名成为对商家的鼓励或鞭策,督促商家不断提升产品及服务质量。不论是过去“酒香不怕巷子深”,还是互联网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酒香”始终是关键。没有质量作支撑,口碑只能是空谈。
平台是管理网上评价最直接、效率也较高的途径。“刷分控评”会影响平台的客观和中立,失去公信力的点评平台也难以长久。因此,平台应加强对入驻商家的管理,利用后台算法、识别程序等对评价真实性进行监测,对涉嫌“刷分控评”的商家,采取警告、屏蔽、降低违规账号发言权、限制交易等分级惩罚举措。此外,市场监管部门要同网信、公安等其他部门形成监管合力,创新监管方式,多方共建真实可信的“点评生态”。
相关新闻
- 山东省莱州市发布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世界即时
- 华为MatePad SE发新款 1499元升级8G内存
- 被曝电动车14.99万起,“价格屠夫”回应了_新要闻
- 刘建龙到永城市信访局约访接待信访群众
- 我的电脑不显示移动硬盘_电脑不显示移动硬盘
- *ST凯撒被债权人申请重整及预重整 或面临退市风险
- 绿的谐波:6月26日融券卖出10.55万股,融资融券余额7.74亿元 环球资讯
- 天天最资讯丨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助力财税行业客群科技赋能
- 天天观速讯丨英雄联盟训练营升不了级解决办法
- 环球最新:海泰科(301022)6月26日主力资金净买入79.51万元
- 韩国时间和中国时间差_韩国时间 世界新动态
- 世界新消息丨40℃高温让空调卖爆了,经销商也无奈:安装工人紧缺,下单要等四五天
- 快报:华泰证券:当前食品饮料板块处于“低预期低估值”状态
- 羊皮皮衣怎么护理保养_羊皮皮衣
- 男人这样说,就是想在“性”上试探你|聊天实录_今日看点
- “芒香万里 桂气芒‘满’”!来看百色芒果“芒起来”_今日报
- 今日热搜:高中生内衣什么牌子好_初中女生的内衣
- 菏泽市教育局热线电话 菏泽市教育局|每日消息
- 买基金技巧教学视频_买基金技巧
- 生肖鼠:在苦难中成长,苦尽甘来,熬过去就是大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