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植被生态质量整体较好
【资料图】
我国植被生态质量整体较好
2022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较常年提高6.2%
光明日报北京7月4日电(记者袁于飞)黄土高原是我国近年来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区域。4日,中国气象局在北京发布《2022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我国植被生态质量整体较好,2000年至2022年全国有91.9%的区域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呈提高趋势,尤其是黄河流域,其中有79.1%的区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平均每年每平方米增加2.5克碳以上,流域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的区域面积达到流域总面积的96.4%,植被生态改善明显。2022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为68.3,较常年提高6.2%,为2000年以来第三高。
“具体来看,黄河流域植被生态质量的提高提升了水土保持能力,有87.6%的区域涵养水量、98.7%的区域土壤保持量呈增加趋势。由于植被生态改善,防风固沙功能增强,沙尘天气明显减少。从气象条件来看,自2000年以来黄河流域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降水量平均每年增加4.2毫米、气温升高0.03℃,水热条件对流域植被生长比较有利。其中,黄河三角洲2000年至2022年降水量平均每年增加13毫米,气温升高0.05℃。监测结果显示,黄河干支流沿岸及其周边区域植被覆盖显著增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国家气象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钱拴分析指出,黄河流域以及全国其他各地植被生态质量整体呈提高趋势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国家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和修护工程;二是叠加了有利的气象条件,共同促进了全国植被生态质量的提高。
钱拴介绍,考虑到气候变暖对冰川的影响,公报增加了对三江源典型冰川——阿尼玛卿雪山冰川和各拉丹冬冰川的影响评估。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阿尼玛卿雪山冰川面积平均每年减小0.67平方公里,冰储量平均每年减少0.06立方公里;各拉丹冬冰川面积和冰储量也均呈缩减态势,冰川面积平均每年减小2.73平方公里,冰储量平均每年减少0.32立方公里,这表明2000年以来三江源地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有利于植被生长和湖泊蓄水,但气温升高促进了冰雪融化、冰川萎缩。
《光明日报》(2023年07月05日 08版)
相关新闻
- 我国植被生态质量整体较好
- 美国一青少年挑战地铁冲浪死亡:距离上次事发仅1周
- 女性科研人员申请“杰青”放宽到48岁
- 商务部答上证报:目前中欧双方正就第十次经贸高层对话进行磋商
- 二婚财产离婚有孩子应该怎么分配
- 关注:她回归时尚圈享受顶级待遇 却被网友吐槽瘦脱相?
- 全球头条:学园孤岛结局分析(学园孤岛结局)
- 当前通讯!降了!杭二中575分,学军573分,杭高570分……2023年杭州市区高中第一批学校录取分数线来了
- 焦点消息!中国最有名的十五所大学
- 暑期出游迎来首个高峰 机票提前预订量已超过2019年同期七成
- 天天头条: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2098 调贬130个基点
- 欧盟“外长”原定下周访华,却被中国突然取消:我们不惯着他们了
- 陕西电信携手西北工业大学共建5G超融合专网_全球快播
- 为学生时代画上圆满句号 多所高校邀往届毕业生“回家” 天天短讯
- 每日看点!三十五载砥砺前行 共谋烟叶高质量发展之路
- 看点:昨天诞生北京今年第四个40℃高温日,今天最高气温预计仍达40℃
- 每日热点:税优识别码在保单的哪里?税优识别码的商业健康保险有哪些?
- 济南海关、青岛海关推出15条措施支持民企高质量发展|世界快讯
- 混合动力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混合动力?) 天天微头条
- 倍轻松:7月5日获融资买入75.9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