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科技,茫茫戈壁瓜果飘香
盛夏,祁连山北麓,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戈壁炎风,伴着漫漫黄沙,吹得人睁不开眼,燥得人嗓子冒烟。
“20多年前,我第一次来甘肃酒泉的时候,戈壁夏日也是这般酷烈。”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蒋卫杰对记者说。
“瞧这滩上,一马平川,能建多少大棚,长出多少瓜果!”和20多年前不一样的是,他当年的这句感慨,如今已经变成现实——茫茫荒滩上,一排排近百米长的半透明温室大棚,在骄阳下泛着淡淡的水蓝色。这里,是全国最大的戈壁生态农业示范区。
(资料图)
“呦,蒋老师来了!”近处一间大棚门口,探出一张黑黝黝的笑脸,说话的是酒泉市肃州区总寨镇种植大户范立德。
甫进大棚,便被热乎乎的水汽拥裹。一行行番茄已长到拳头大小,挤挤挨挨在枝头,红亮亮、沉甸甸,仿佛等不及要蹦下来。
“那边棚里,我的小吊西瓜、无花果、葡萄也长得不错。”范立德喜不自胜地叨叨着自家棚里的宝贝,“蒋老师教的法儿可真好使,扣上大棚,戈壁滩变成了大果园!”
千百年来,河西走廊可是“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啊!蒋老师使了什么妙法?
“你闻闻,这里可有土腥味?”蒋卫杰带记者来到另一间温室。
还真是,棚里润得清新,没有丁点儿土味。“要想搞种植,土壤、水和阳光必不可少。这里尽是沙子石头,哪有土可用?所以,20年前,我们就下定决心,这里的栽培不用土!”蒋卫杰解释。
“不用土,用什么?”
“喏,就是一方方就地取材的基质。”他拨开番茄根部地膜,一方方棕白相间的碎粒露了头,正是它们代替泥土,成了蔬果的营养源,“烂菜叶、秸秆、蘑菇菌渣,没用的炉渣,还有牛粪、猪粪……只要科学调配发酵,效果比泥土还好呢!”蒋卫杰很是得意:“国际上无土栽培,一般用营养液,但成本高、管理烦琐,用在这戈壁滩上不接地气,种植户咋会买账?”
戈壁种菜,水也是关键。天干少雨,水从哪儿来?记者疑问。
蒋卫杰手朝远方一指:“看,就是那里!”顺着手指望去,远处绵延的祁连山上,白雪皑皑。“酒泉天干地不干,和这里的大田作物一样,蔬菜水果喝的也是冰川融水。不过,它们是论‘滴’喝。”
通过修建水渠、管道,再铺设膜下滴灌、喷灌管线,附近的冰川融水被输送到大棚园区,一行一行、一滴一滴喂到植物根部。
“能省多少水?”
“种番茄,每亩比大田节水近四成,产量高出好几倍!”蒋卫杰煞是自豪。
想靠戈壁农业挣到钱,光解决水和土的问题还不够。
“种大棚比普通大田精细得多,人工也是很大一块成本,得从科技角度想新招。”蒋卫杰说,他们为温室大棚量身定制了一套水肥一体化设备,滴灌水的同时将液体肥料也一并喂到植物“嘴”里,省去了人工施肥的麻烦。
记者看到,每个大棚中央都有传感器系统,农户只需打开手机App,就可以查看大棚里的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水肥供应数据;点点屏幕,就能自动给作物上“空调”或“暖气”;大棚顶端统一装备了臭氧杀菌设备,棚内瓜果授粉靠专门施放的熊蜂“做媒”,红蜘蛛等害虫则依托科研人员带来的丽蚜小蜂等“对付”……
“大棚种植本来是操心的活儿,但用上这高科技,再雇上些人手,一年冬夏两茬瓜果,40个棚我都干起来了!”范立德话里透着得意。
“收入咋样?”
“不瞒你说,一年六七十万纯利。”范立德嘿嘿一笑,“镇上好多人跟着我成立了农业合作社,如今都吃上了‘瓜果饭’。”
据了解,截至2022年底,酒泉市已开工建设戈壁生态农业产业园、示范点122个,万亩园区12个、千亩园区32个,戈壁生态设施农业面积达17.6万亩——昔日的丝路重镇,在戈壁荒滩掀起了一场亘古未有的农业技术革命。(光明日报记者杨舒宋喜群)
来源丨光明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新闻
- 靠科技,茫茫戈壁瓜果飘香
- 当心!这种“网红产品”千万别乱对脸喷,有人查出“白肺”
- 自爆幽灵百科(自爆幽灵)
- 联测科技:8月11日融资买入153.86万元,融资融券余额8357.3万元
- 缺口巨大!充电桩建设提速 7月同比猛增超40%!业绩增长+低市盈率概念股名单出炉
- 如何减少病菌感染?科林弗斯空气净化器给你答案
- 济南市发布雷电黄色预警
- 海峡股份股东旅游享优惠 上市公司回馈股东花样多
- 萝卜牛腩的家常做法压力锅 萝卜牛腩的家常做法
- 蒙大拿州针眼岩(关于蒙大拿州针眼岩简述)
- DYS:Uzi不会退役,明年围绕他建队,中单得换Doinb
- 金龙鱼2023年上半年营收超1187亿元
- 提醒避险!黑龙江绥芬河发生2023年第1号洪水
- 关联交易损害公司利益怎么办?
- 恐龙妹有多丑(恐龙妹是什么意思)
- 外媒:《博德之门3》让我20年RPG游戏白玩
- 落后百年到世界第一,中国汽车强势逆袭,比亚迪第500万辆车下线
- 赛事营城|成都造“名阁”欢迎世界
- 新华全媒+|四剧“同台”打造敦煌文化视觉盛宴——《又见敦煌》
- 天空:热刺表示和拜仁的协议仍然有效,已批准凯恩去慕尼黑体检